不過,近年來在一○四人力銀行網頁上登錄要找工作的SOHO族,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這個族群在履歷中總會說明自己所有的專長,然後透過人力仲介網頁,找尋客戶接個案做。時定君指出,SOHO族約占了所有求職人的一○%,其中四○%在做編寫網頁的工作,三○%從事翻譯,剩下的是做企畫、寫案子。「這數據只是消極的參考指標,」時定君說,真正的SOHO族不只做這三種工作。
那麼,除了上述三種顯性的SOHO族,到底SOHO族都在做些什麼呢?大部分自稱SOHO族的人為SOHO下的定義不外是:「只要是自己當﹃老闆﹄,一切自己負責,有自由的上下班時間就是了。」這種模糊的定義,讓想成為SOHO族的人有許多想像空間。
在過去,做一個「甦活族」這種觀念常被講成是「不務正業、遊手好閒」;但在今天,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企業將業務外包給專業SOHO族,反而比一年花上新台幣三、四十萬元養個專職員工來得有利。
事實上,由於SOHO族對自己負責,比較有時間彈性配合企業要求。一名企業主管表示,他就很難要求一般員工在周末趕工完成他交代的任務,可是SOHO族卻較願意配合,所交出的案子甚至比較有創意。
「分工越來越細了,有些案子有必要外包,」惠普科技公關經理劉露霞認為,企業界找SOHO族合作,就是用金錢換取時間,借用他們的專長,從寫文案、翻譯、活動攝影、到設計品的製作,各部門的需要不盡相同,各式各樣的合作都有可能。「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劉露霞覺得SOHO族的存在對企業有很大的幫助。
企業和SOHO族合作將變成一種新的工作趨勢。SOHO族已成一「人力池」,企業主可以自由地從池中,挑選出他相中的「SOHO魚」。
「我可以選擇真正好的人,」精策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王遐昌分析,養專職員工可能再怎麼花錢、花時間培養,提升的能力都有限,但和SOHO族合作,可以挑選公司需要的專業人才。
此外,企業主與SOHO族的合作也比較沒有人事負擔。某雜誌社的社長也說:「像我們這種小公司,沒辦法花太多錢教育、訓練人員,員工的成長受到限制,人才就會流失。」他們的採訪編輯、美術編輯、業務已經全包給SOHO族,一個月要完成雜誌八、九百頁的內容。
此外,企業要求SOHO族維持高品質的作品要比要求社內的員工容易多了。「那些SOHO族交稿反而更準時,」社長認為,「合則來,不合則去」是和SOHO族合作的最高守則。
SOHO族也許是默默駝著自己理想躍上更大舞台,也許是為自己找一片更不受拘束的天地揮灑創意。
「我們以前上班的地方要穿制服、常常開會,還禁煙!」曾任職於新聯陽廣告公司的高莉蘋表示,她最受不了這些規定。做創意的人還要穿制服?對高莉蘋來說,出來當SOHO族是給自己人生另一種挑戰機會和舞台,成敗無所謂,失敗了頂多再回去當別人的員工而已。
高莉蘋成立個人工作室,直接面對客戶,不需把創意假手他人,有時她甚至對著客戶臉紅脖子粗地爭取:「我就是要這樣做!」她以前在公司上班時,這種事根本不可能發生。
人事問題也是SOHO族自企業出走的主要原因。一名SOHO族當年之所以難開月薪十五萬元的外商電腦軟體銷售公司自立門戶,原因就是他不喜歡大組織中的人事鬥爭,「這種事你能避免嗎?」他無奈地說著。
高莉蘋表示,當年公司升遷管道不暢通,也成為她跳出來當SOHO族的動力。「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信心,外面口碑不錯,況且年紀也不小了,我可以自己出來接阿魯(案子),更自由地賺錢,」她解釋道。
SOHO族那分對專業的自信、捨我其誰的堅持、心中永遠有崇高理想的模樣,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
一直在推行環保理念的黃正文,目前是網路上「環保生活資訊網」的管理站長,他從民國八十二年學生時代就開始經營電子布告欄(BBS)上的環保討論區,對環保有份很深的責任感。後來黃正文考上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他幾乎把所有心血都投注在環保課題上。
「若我畢業後還要走這條路,肯定找不到工作的,」於是黃正文利用網際網路(INTERNET)之便,在這塊虛擬的園地裡成立淨柳工作室,也管理「環保生活資訊網」,成了SOHO族。他要做的就是「人在家中運籌帷幄」。黃正文蒐集國內各地環保團體發布的消息,將這些平常人望之卻步的環保資料,做一番說明、解釋,並放上網路供網友參考。
??由此可見,SOHO族實踐自我的意義,絕對比實質上賺的錢來得重要。
馬騰嶽也是這樣的人。「生命無常,若你只剩一個月的生命,你會做些什麼事呢?」在問過自己後,他選擇辭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的工作。平常的時間為了維持生活,他兼差替許多單位拍照片。做為一個對自己負責的SOHO族,他籌備推出一本關於泰雅族紋面習俗︵facial
tattoo︶的文化研究、口述歷史與影像的紀錄專書,前後七年時間,走訪二百四十個部落,最近終於如願出書。「我只想在我自己要的空間裡工作、發揮創意、做設計,替台灣留下好的圖文資料,」當SOHO族讓馬騰嶽完成夢想。
還有更多的SOHO族都在一步步築夢。「當SOHO族讓我開始有夢想,而且是可以成真的夢想,」國內第一位出專書討論SOHO族的Migi丁肇芸認為,SOHO族是自我學習力強的人另一種生活方式。丁肇芸選擇在網路上做SOHO族,將原來做專案企畫的能力運用在替國內介紹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整體服務數位網路)。第一年創業期很辛苦,甚至晚上十一點都還在接客戶電話;直到第二年,她才重新認知「學習」的意義。
??當SOHO族讓這些人生活開始有更多不同的計畫。「直到第二年我才真正想通SOHO族自己為自己負責的意義,」丁肇芸發現努力與否賺的錢差不多,學習無貴賤,SOHO族的工作不能用錢衡量。
SOHO族的工作精神的確超越了工作型態本身。但若不是SOHO族工作型態自由,任憑有再好的創意與想法,都無法實現。
SOHO族可以睡到日上三竿,也可以工作到三更半夜。用更簡單的幾個字來形容他們就是:床和辦公的地方幾乎合而為一。替人架設網站、編寫網頁的楊宏康表示,在家的時候只有兩個地方找得到他——床上或電腦桌前。但也有人不這麼認為,高莉蘋為了鞭策自己,不讓自己躺在床上寫文案,特別去租間離家五分鐘的辦公室,硬是把辦公室和家分開。
此外,SOHO族為了完成工作,經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是從事網頁設計的黃紹隆說,他曾經有兩禮拜的時間,沒和外界的人說過一句話,再加上家住十六樓,幾乎到了足不出戶的境界;另一位網路SOHO族邱元平也有過一星期沒開車的經驗,等他有一天出門,才發現車裡沒丟的鋁罐引來了一群螞蟻雄兵,在他的後座上築起蟻巢,連卵都生了一大堆。
SOHO族生活簡單,廚房非常乾淨。馬騰嶽家的冰箱裡,塞著滿滿的冷凍水餃,口味多又齊全,從 菜、豬肉高麗菜、 菜蝦仁等應有盡有,不出門即可解決民生問題;丁肇芸幾乎不下廚,家裡有許多零食,自稱是懶人持家的她說:「在家工作久了,當然要出去走走,吃外面的食物嘛!」所以SOHO族的家裡很少有機會油煙瀰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