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嘗試應用台灣學術網路的電子佈告欄系統做為推動的工具,並已歸納下列六項重要結果:

一、關心環境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多,網際網路是輔助環境教育推行的可行管道。

  本研究雖未對網際網路各項服務資源之環境主題部分使用者進行調查,僅先就台灣學術網路最受歡迎的電子佈告欄系統進行研究。從討論區文章通訊量來推估,電子佈告欄系統的環境討論區使用者數量在過去一年(1995.2∼1996.4)平均每月約為4萬2千人次以上,單月更可能高達7萬人次。若能有效對如此多量的使用者進行環境教育,則其可能之影響是很難估計。同時利用網際網路具有資訊互相流通的特性,在電子佈告欄系統發佈的訊息,可在整理後以供其他網路服務資源運用,如全球資訊網或高佛查詢系統等,而能持續性發揮後續影響力。所以,網際網路為環境教育可行的推動新媒介,唯期待更多環境教育資訊可以建置在網際網路上,充實網際網路之環境教育內涵。

二、大學之電子佈告欄系統使用族群以大學生為主,可輔助對大學生等學生之環境教育推行,更可能隨網際網路使用者族群的擴大而有更大的影響範圍。

  本研究發現電子佈告欄系統環境討論區使用者約有九成以上為學生,其中更以大學生最多,佔53.5%;其次為碩士班研究生,佔28.5%。顯示電子佈告欄系統可應用於對學生族群,特別是大學生,推行環境教育的傳播管道。但非學生的社會人士之使用者有7.5%,而在台大椰林風情站更有10.2%,表示亦有社會人士會使用電子佈告欄系統,隨著商用網路推廣及學校畢業後族群持續使用,可能有更多社會人士的進入,將來亦可能應用於社會環境教育推行管道之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對象中亦有少數高中學生(5.5%)及國中學生(1.5%)使用,表示網際網路使用族群亦有向下發展趨勢,隨著教育部推行「E-mail到中小學計畫」(趙恩惠,1995),預期會有更多各級學校的老師及學生參與網路社會的活動,使網路上的活動更加多元化。

  整體而言,環境討論區使用者以大學生及碩士班研究生為主,並有向上(社會)、向下(中學)兩端族群發展之趨勢,使網際網路及電子佈告欄系統在環境教育的應用上充滿潛力。

三、環境討論區使用者的環境知識主要來源除了「報章雜誌書刊」及「廣播電視」,此外以「網際網路」為環境知識來源的比例亦相當高,網際網路是輔助環境知識傳播的可行管道。

  根據本研究調查結果,環境討論區使用者的環境知識來源主要為「報章雜誌書刊」及「廣播電視」,如同一般環境問卷的調查結果(行政院環保署,1993),在陳是瑩、曾怡禎(1991)及陳淑齡(1991)等調查中亦顯示同樣趨勢。但比較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為環境知識來源的比例亦相當高(34.5%∼39.7%),可能電子佈告欄系統使用者已熟悉網際網路的應用,故會利用網際網路上各項服務資源閱讀及搜尋資料。本研究建議:未來在對各種對象推行環境教育時,應結合大眾媒體及網際網路進行多重管道的傳播,以收最大的教育效果。

四、電子佈告欄系統之投票功能,可利用於有限族群的意見調查。

  本項問卷調查利用電子佈告欄系統之討論板『投票』功能進行。在台灣學術網路上電子佈告欄系統多具有投票功能,除了站長可以對全系統進行投票外,大多亦提供各討論板管理員對所管理的討論板進行投票之功能,該功能為討論板管理員之特有功能之一,可做為討論板管理工作時之意見調查,本研究則利用於對使用者之意見調查。

  由於投票為該電子佈告欄系統完成註冊程序的使用者方可使用的功能,而使用者的完成註冊程序由站長審核,可在一定可信度去確定每位註冊者的唯一性;且每項投票每人僅可進行一次,在同一站中不會有重複投票的可能,所以可應用於問卷調查工作。唯其應用上仍有所限制,分別從「投票功能」及「使用者代表性」來說明:

(一)各電子佈告欄系統站之投票功能不盡相同,在問卷表現上亦有不同考量,如同時開辦投票項目、各項投票的選項、及單複選功能等都可能影響投票的效率及問題的設計。同時開辦投票項目的數量多時,可以一次對同一群使用者進行較完整的調查。各項投票的選項數則限制問題選項的表現,唯選項過多時可能使投票時難以選擇,所以應加以節制。單複選功能可使設計問題的各選項之間不必顧忌相容性,可以較自由設計問題,如環境知識來源的調查。

(二)各電子佈告欄系統使用者基本上是不相同,但不一定完全不同,因為網路的同一使用者幾乎可以自由地註冊成為任一電子佈告欄系統的使用者,故不排除有重複的使用者。雖然大多數的使用者在使用上常限於少數電子佈告欄系統,本研究欲減少此部分誤差,所以同時利用三個電子佈告欄系統進行調查,若結果表現上具類似趨勢時,則較具有可信性。

此外,在使用者代表性考量上,使用者可能來自網際網路上任何地點,而同一使用者的使用強度不盡相同,亦可能依時間變化著,故在調查結果上應強調調查時間及地點,若結果表現上具類似趨勢時,則較具有可信性。

五、電子佈告欄系統環境討論區中環境教育進行方式有環境議題討論、環境問題請教、環境行動發起、環境活動宣導及生活環保實踐等方式。

環境討論區中環境教育進行方式有極多樣性的可能,研究者從環境教育觀點參與觀察後發現:境討論區中環境教育進行方式主要可分為環境議題討論、環境問題請教、環境行動發起、環境活動宣導及生活環保實踐等方式。但因為電子佈告欄系統的使用環境極為自由,應用上具相當彈性,使用者的活動往往不易以特定的方式型態進行分類,本研究囿於時間及人力未能充分探討,後續研究可就環境教育進行方式及模式做更深入之探討。

六、目前,電子佈告欄系統之環境議題討論中尚缺乏學者專家之參與。

  在電子佈告欄系統的環境討論區中,每個使用者可以自由發表其對任何環境議題之意見,而其他使用者亦可針對已發表之議題發表意見,或另外提出其他議題進行討論。在環境討論區中可看見已發表之數百至數千篇的文章,通常均有數個環境議題的討論在同時進行著。在本研究參與觀察中發現,環境議題討論進行中雖然可呈現各方面意見,但常有無法深入各環境議題之核心,而流於泛政治化的指責。如此討論方式即為環境討論區的特色,可能為缺乏專家學者的參與,使討論易流於消極性指責,應可以採取適當的引導,加入較具思考性的內容,讓使用者進行討論和獨立思考,多方面去進一步瞭解環境議題,不要只是文字討論而已。

第二節 網際網路推行環境教育之課題與建議

  我國環境教育事業,隨著全球環境意識興起,一直是政府、學術、教育及民間團體等持續努力的目標,環境教育的推動必須要各相關單位之人力、物力等資源的密切配合方能有效地落實。為臺灣地區環境教育工作之推行,楊冠政(1988)等學者曾在「臺灣地區環境教育計畫芻議」之目標指出:「善用學校與社會資源,建立環境教育推行網路」,據以整合環境教育資源,達成終身的環境教育過程。

  在推展環境教育時,環境教育資訊為環境教育推行上的基本要素,相關教育資料與資訊流通的問題是影響到推動效率與效果甚鉅的因素,所以,對於現階段環境教育推動,「建立環境教育資料、資訊流通系統」為重點策略之一(周儒,1994)。 在推展教環境教育時,有一個影響到推動效率與效果甚鉅的因素,那就是相關教育資料與資訊流通的問題(周儒,1994)。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即是針對國內環境教育參與者(供給者、中介者、接受者)之需要,以網際網路使用者為主要對象,嘗試應用台灣學術網路的電子佈告欄系統做為推動的工具,建立環境教育資訊的流通管道。探討網際網路使用之環境需求,並推廣至社會及大專環境相關人士及社團,使各環境教育參與者及使用者均能透過網路環境來發表、儲存、查詢有關資料,以雙向溝通方式便利互相聯絡,而能整合各方資源,構成一虛擬(cyber)無限邊界的環境教育資料庫,更有效地來推展我國環境教育的工作。

  本研究針對我國政府現行環境保護與環境教育政策(行政院環保署,1987;1988),參考國內環境教育相關研究(楊冠政,1988b;周儒,1994b),以及本研究分析歸納所得之結果,初步研擬在應用網際網路推行環境教育之課題,並提出可能因應的建議,分別討論如下:

課題一、充實及彙整網際網路上環境教育資訊,建立環境教育資訊中心,以供環境教育參與者查詢及交換訊息,有效將資訊運用於環境教育工作上。

【說明】環境教育工作在我國已推行多年,並已累積有相當數量的研究及推廣資料,基層環境教育工作者卻常有找不到參考資料的困擾。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環境教育資訊的彙整與資料庫的建立是國外環教網路的一大特色。相較之下,我國網際網路上環境教育可應用的資訊顯得貪乏而不易查詢。因此,整合散居各處的環境教育資源實為應用網際網路推動環境教育的重要工作。並利用網路的設施與功能,提供給從事推動環境教育人員使用,及一般大眾閱覽。

建議1-1、環境教育資訊建立工作可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等提供經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或民間環境教育團體如:環境教育學會等進行規劃及資料彙整工作。

建議1-2、政府部門及學術研究相關機構應編列預算及專職人員,將該單位的研究及推廣資料數位化,隨時進行更新,可供網際網路使用者查詢利用,並可自網路上接受使用者的建議。

建議1-3、環境教育資訊的建置應採分散式架構,並非集中於單一資料中心。政府部門、學術研究單位及民間環境保護組織的環境教育資料可各自建置,由環境教育資訊中心形成連接,並加以分類,形成可供查詢的環境教育資源庫。

課題二、電子佈告欄系統可應用於環境教育,進行環保議題的討論與環境理念的宣導,為具經濟價值且效果良好的工具,值得廣泛推廣與應用。

【說明】電子佈告欄系統在台灣學術網路為最受歡迎、使用者人數最多的服務系統。其硬體建設要求低,軟體則可採用共享軟體,主要需自願性管理者協助運作,而且可以容易地與其他網際網路服務資源交換資訊,應用上為具經濟價值的工具。環境相關討論區可自由交換使用者的環境理念,進行環境教育之推動,並具有良好的效果。

建議2-1、各級師範校院之環境教育中心可利用電子佈告欄系統進行對各輔導學校之環境教育資訊交換。可以讓各校直接在網路上交換環境教育工作心得,減輕環境教育中心對各學校輔導工作的壓力,進而能將人力、經費運用於更具持續效果的工作,如教材之開發及環境教育資訊建置。

建議2-2、非政府組織民間環保團體可利用電子佈告欄系統在宣導環境保護知識、說明環境理念,進而能結合學校師生、社會大眾,共同推行環境保護工作。

建議2-3、鼓勵學生多利用電子布告欄系統的資源,可進行環保議題的討論與環境理念的交換。環境討論區的應用,可獲得環境知識,激發正面的環境態度,進而採取積極的環境行為。

建議2-4、台灣學術網路上已有百餘個電子佈告欄系統的設立,環境教育機構在推動初期,可利用現有電子佈告欄系統進行,減少硬體維護及資料備份等管理工作的壓力,而能專心於環境教育資訊建置及交換工作。

建議2-5、當網際網路上有相當數量的環境教育資訊累積或環境教育參與者時,可逐步建立環境教育專門的電子佈告欄系統,進而成立環境教育資訊中心。

課題三、應用網際網路推行環境教育應結合環境教育各級參與者。

【說明】網際網路是推動環境教育一個有效率及有影響力的管道。網際網路上的使用者可以在不受他人管制下自由發表意見,環境教育參與者從擬定環教政策的政府機構、進行環教研究的學者專家、執行環境教育工作的學校師生、或是從事環保活動宣揚及推動的民間環保團體,都可以應用網際網路上的環境資訊及利用網際網路推動環境教育。網際網路的環境教育應結合各級環境教育參與者,整合由上而下行政資源及由下而上的自願性人力資源,發揮環境教育最大的力量。

建議3-1、我國環境保護中央主管機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及教育中央主管機關─教育部,應編列相關預算,長期輔助辦理環境保護及環境教育網路資料之建置計畫,並辦理相關推廣課程及研習,以確實推動網際網路環境教育之進行。

建議3-2、教育部極積推廣台灣學術網路已有極佳的成效。隨著配合國家基礎資訊建設之進行及「E-mail到中小學」計畫的推動,教育部應持續提供充足的經費,逐年完成網際網路軟硬建設,使各級學校師生可以方便而免費使用網際網路,學習及共享網際網路的豐富教育資源,亦有機會貢獻出一分心力。

建議3-3、民間環境保護團體及學校師生等各級環境教育工作者,可組成工作小組的型態,將網路環境教育資訊和環境教育學者專家進行意見交換,並將學者專家之意見即時回應網際網路上,減少因部分學者專家尚未熟悉網際網路而耗損的人力資源。

建議3-4、對尚未使用網際網路的民間環境保護團體及環境教育學者專家進行網際網路應用課程,使他們能瞭解並應用網際網路於推行環境教育工作,以增加網際網路上環境教育資訊的廣度及深度。

課題四、普及各級學校網際網路建設,並增進師生使用網路的能力,以利網際網路環境教育之推動。

【說明】我國網際網路的推廣是由國立大學串連之台灣學術網路肇始。台灣學術網路推動三年以來,雖然連線單位已達200多個單位,但仍多限於大專以上學校(教育部,1994)。隨著教育部「E-mail到中小學」計畫的推動,將逐步建立國民中小學校園的網路設施。在硬體建設推動之餘,應更加強資訊應用能力,以利網際網路環境教育推動工作。

建議4-1、各地環境教育中心應配合國家基礎資訊建設之發展計畫,加強環境教育與網路的結合。在相關單位的支援下,結合環境教育學者專家、家長、學校行政人員、教師、與學生,形成類似GREEN和GLOBE的組織推行環境教育,一方面可以聯絡各地區的師生及社會人士,組成全臺灣環境保護網路,另一方面可以與國際上其它環教網路聯接,而形成一個國際村的環保教育網路聯盟。

建議4-2、可與大專校院電算中心及區域網路中心的專業人員合作對師生進行網際網路應用教育,同時在課程中加入環境教育資訊介紹,使學習者以獲得環境教育資訊為學習目的之一,盡快學會運用網際網路。

建議4-3、可利用研習活動、展示、宣傳品推廣網際網路環境教育應用現況,並培訓各校種子師生,以加速接觸式擴張方式,擴大網際網路使用族群。

第三節 展望

  本研究為瞭解網際網路上推行環境教育的情況及展望,但對於網際網路所串聯起來的世界最大資料庫而言,現階段研究已初探電子佈告欄系統應用的方向。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本研究歸結認為應用網際網路管道推動環境教育是非常可行的,後續研究可對環境教育推動模式進行深入探討,如環境理念的宣導方式、環保議題討論的進行及其他網際網路服務資源應用方式等。

  網際網路上的環境教育可以是全球性行動,亦可以是地區性思考,其影響力是廣大又深遠。在此有效率及有影響力的管道,其思考方向及環境教育進行方式不限於由上而下的傳統教育體制。所以,無論對擬定環教政策的政府機構、進行環教研究的學者專家、執行環境教育工作的學校師生、或是從事環教活動宣揚及推動的民間環保團體,都可以去思考如何應用網際網路上的環境資訊及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推動環境教育。

  在網際網路的美麗的世界中,人人都可以自由而平等地活動,至於如何和這電子烏托邦裡的居民去打交道,則需要您用點心去熟悉,遵行在這世界的守則,珍惜這片自由寶貴的淨士。在網路上環境教育活動參與者,同時可擔任推廣者及學習者的角色,不僅是以「終身教育」的接受者取得所需的資訊,每個使用者也可以做環教資訊的供給者、中介者,有機會更要去參與,討論回饋出自己的所知所學,使網路空間的生活更加豐富不匱乏。

  環境教育是終身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是要循序漸進的,不易出現網路發展的澎湃氣勢與立竿見影之效,這正是我們所要努力的目標。環境教育和網際網路的結合,可以增加環境教育推動的管道與資訊。因此,如何在生活中去實踐更是你我最重要的工作,期待更多人的參與及行動,落實全民終身環境教育之目的。


[回首頁|回上一頁|環教論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