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燃料電池,國人可能並不熟悉;但說到「電動車」將取代汽油的動力來源,燃料電池可就是大功臣了。一八三九年,英國法官威廉葛洛夫在一項私人業餘的實驗中,神奇的發現了燃料電池的發電原理。一百多年後,它雀屏中選為美國太空計劃中的重要電源,並於一九六五年正式應用再太空船雙子星五號(GEMINI Ⅴ),完成航行任務。從此接踵而來的太空行動中,燃料電池開始擔負起重責大任,成為二十世紀人類在太空中的重要電源。 燃料電池有幾項符合時代趨勢的特色,使得它在未來發電世界中備受矚目,也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在地球上的明星電源︰ 第一是效率,它的能量轉換效率非常高,可達百分之四十以上,如果再利用汽電共生(COGENERATION)的技術,將反應時釋放的廢熱回收,總熱效率及可能超過百分之八十! 其次是乾淨。燃料電池的發電過程幾乎沒有造成任何污染。以目前容量最大的十一百萬瓦燃料電池發電廠為例,同樣以天然氣為燃料,這個電廠運轉初期的氮氧化物台放量為一PPM,而硫氧化物及粒狀污染物則沒有測得,比目前最清潔的燃氣發電廠還乾淨。 第三是安靜。即使在十一百萬瓦及的燃料電池發電廠附近,所測得的噪音量也低於五十五分貝。而目前燃料電池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包括電力、工業、運輸、太空、軍事等各領域,已製作多項產品。例如發電廠、備用電池、可攜式電力、堆高機、機器人、電動車、小型潛水艇、乃至太空船和太空梭的電源;燃料電池在國外的發展已趨成熟,並已邁入商業化階段。 而燃料電池在國內發展的腳步較緩。早期國內只有少數機構從事燃料電池的研究工作;其中,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曾試製AFC,但時間很短,清華大學化工所做過燃料電池電極反應的基礎研究,台大材料所則研究過固態氧化物的材料問題。一九八八年經拓經濟部能源委員會便委託能資所展開一項長期的燃料電池技術開發計劃,對於燃料電池的發展應用開始有較具規模的研發。一九九四年,台電與工研院能資所合作,率先在台北縣樹林鎮電力綜合研究所內設置我國第一座二OOOKW級的燃料電池發電廠;一九九五年,電廠完成裝機後,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測試研究,針對燃料電池的操作技術持續累積實務經驗,這座具示範及實驗用途的電廠並開放給各界人士參觀。 現階段無論是尖峰或離峰時段的調查都顯示,燃料電池的經濟效益仍不盡理想;原因是燃料電池使用的天然氣價格與電價差距懸殊。建議就縮小電氣差價、修訂環保法規兩方面著手,則有效改善電池的經濟效益,未來的前景可期。 資料來源:http://www.lib.nsysu.edu.tw/cir/bookclub/port/battery.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