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市區邊緣的「虎、豹、獅、象」四獸山,與背後的南港山系連接構成了台北市東南側的屏障;其中虎山在四獸山最東側,由復興園俯視台北盆地,見到奉天宮後方山脊,形狀有如伏虎欲躍的姿勢,即是虎山,海拔僅140公尺,但擁有豐富的溪澗生態資源。民國八十六年虎山自然步道整建完成,沿途設置了解說牌及路線指標,提供給市民一個登山健身、安全便利又可增加自然知識的休閒場所。 虎山溪的山谷,地形狹窄封閉,溼度高,日照時間短,極適合好濕耐陰的植物生長,是蕨類植物最愛的成長環境。有高大的台灣梭欏、筆筒樹等樹蕨,下方有觀音座蓮、金狗毛蕨、烏毛蕨等大型地生蕨;樹幹上常見附生蕨類,如:伏石蕨、崖薑蕨;岩壁及石縫上可見台灣水龍骨、鐵線蕨、烏蕨等,種類繁多的蕨類在這裡適得其所。和蕨類同樣處於森林底層的有姑婆芋、冷清草等草本植物,其上有具潮濕地指標意義的小喬木與灌木組成,如:水同木、水冬瓜、菲律賓榕等,再往上的上層喬木就只剩相思樹昂首獨立了。 復興園因地勢為獨立山頭,三面受風氣候乾旱寒冷,在這裡可以見到的植物已和溪澗處完全不同,奧式虎皮楠、青剛櫟、紅楠等具有厚實堅硬葉片的東北季風區型樹種生長於此。 早年位於虎山的相思林造林地,在相思林廢耕後山刈葉、九節木、香楠等原生樹種不再受到人為抑制,在此自然生長,高矮互異參差林間。隨著物種逐漸豐富,此片山林正向成熟林演替中。 虎山溪原本是原始自然的野溪,溪邊因早年堆放的煤礦渣有崩塌之虞,台北市政府建設局於是修整溪岸鞏固溪床。整建後的虎山溪,已逐漸恢復原有風貌,溪蝦、石斑、蝦虎魚等溪魚悠遊水潭間;川蜷、田螺等水生貝類也在溪中處處可見,螢火蟲復育計劃正在此地展開,流螢點點的夏夜指日可待;水黽輕巧的滑過水面,捕食失足落水的昆蟲;蜻蜓、豆娘不時梭巡水上尋找伴侶,蜻蜓點水的美姿更時而可見。清晨和傍晚是鳥兒現蹤的時候,小白鷺、黃鶺鴒、捕魚高手翠鳥、群聚的白頭翁、綠繡眼、山紅頭為山林增添不少活潑氣息。夜晚的溪澗是最佳的相親場所,台北樹蛙、褐樹蛙、拉都希式赤蛙、蟾蜍等兩棲類動物在靜謐的夜晚開起了音樂會,雄性無不引吭高歌,以求覓得佳偶。另外麗紋石龍子、大琉璃紋鳳蝶、鍬形蟲、松鼠等亦忙碌穿梭林間。虎山溪的水域、林間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 虎山自然步道全長約2公里,有兩個起點,一是從松山慈惠堂旁階梯往上,是新完成的花崗岩步道,適合腳程輕健或要登上稜線者;另一處由虎山溪進入,可先體驗虎山溪谷豐富的生態環境。步道沿途設有指標及解說牌,民眾可在此進行輕鬆的自導式自然體驗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