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回收的現況及分析 | |
近幾年來,除了「台灣錢淹腳目」外,從幾個發生垃圾大戰縣市裡,我們發現
台灣的垃圾不但早就「淹腳目」了,而且,還堆積成了一座座的垃圾山。要解
決這個問題,最基本要從避免過度消費做起。因為,在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的
廣告刺激下,逛街購物成了時下最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過多的垃圾,就因此
而產生了。因此,在減少消費的前提下,減少過度的包裝,使用購物袋,並進
一步採行資源回收…等垃圾減量的行動,才具有其意義。
經過專家的研究,台灣一般家庭中,有高達36~64%的垃圾是來自於有機廢棄 物,也就是所謂的廚餘。這是因為,台灣過去有用餿水來養豬的習慣,扮演了 廚餘回收的重要角色。但是,隨著經濟成長,豬隻改用飼料餵食。吃完的剩飯 剩菜,以及菜葉、果皮、骨頭…等,不再有地方回收,再加上衛生下水道普及 率不到1%,廚餘就被當成垃圾而直接丟棄,也造成了台灣垃圾中有機物及水份 比例過高的獨特現像。不僅增加了垃圾的份量,加重掩埋場的負擔,更因為垃 圾中的水份過高,造成燃燒不易,使得垃圾焚化的成本大增。於是,關心環境 的朋友,開始大力推動廚餘回收。不僅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垃圾的份量,最重要 的是可以將這些天然有機物,重新回收,製成堆肥,回歸到大自然裡。 利用廚餘做堆肥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將家中蔬菜、水果、骨頭、蛋殼…等 廚餘,放到塑膠桶,或室外的坑洞裡,靜候其天然發酵、分解,經過大約兩個 月的時間,就成為無臭無味的殘渣,而這些殘渣則可以當做堆肥來使用。在製 作的過程中,也可以覆上一些泥土,或填加一些特殊的菌種或酵素,來加速其 分解,或減少其臭味。根據實地了解,目前在國內因為不同的環境和需求,廚 餘製成堆肥的方式,大致分成兩大類。一是適合鄉村農家,具有較空曠的地 方,使用較天然的方法來進行。另外,則是比較適合都市中小家庭,居住空間 較小,對於臭味的忍受度較低,往往必需填加具脫臭能力的特殊菌種或酵素。 前者以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於台中地區推廣的成效最佳。他們使用的是本土所 培養出來的菌種,成本較低,也較符合台灣的天然環境。但是,脫臭的效果較 差。所以,比較適合在通風良好的戶外,利用比較大型的回收桶來進行。後者 則以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在台北市推廣,以及環保聯盟宜蘭分會在宜蘭推行為 代表。其中,又以宜蘭的成效最佳!目前,在宜蘭已有6千戶加入廚餘回收的 行列,估計到今年年底,會達到1萬戶左右。雖然,宜蘭所使用的是進口的菌 種及酵素,屬於外來物種,並不十分符合本土物種保育。但是,在除臭的效果 上,表現相當良好!如果再減少肉類的份量,可說幾乎沒什麼味道!很適合都 市中家庭使用。 此外,根據許多民眾及農民表示,由廚餘所製做的堆肥,品質不僅不輸給國外 進口的堆肥,也比化學肥料的效果好。更有趣的是,在堆肥製作過程當中,經 發酵作用所產生的肥水,在用水稀釋之後,除了可以當做有機肥料來使用外, 也可以用來清潔廚房及衛浴中的水管通路。而且,經由水管通路流進化糞池的 肥水,因為富含有效的分解菌種及酵素,連水肥都可以一併分解清理,可說是 最佳的生化清潔劑。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