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結論與建議
由研究調查得知,某些特定物種較易存活於室內,可能是屋內特定污染源所引起,此物種可作為受黴菌危害建築物的生物指標,值得進一步研究。 真菌孢子的粒徑分布包括小於 3μm之部份,此範圍之粒徑容易沈積於肺部的肺泡區,危害人體健康甚巨,值得我們重視。生物氣膠物種的季節變遷性,應與生物特性有極大的關連,值得做進一步的探索。 台灣四季溫暖潮濕,對微生物生長而言十分有利,加上台灣民眾對室內空氣品質的認知尚處於懵懂的初醒階段,室內生物氣膠的危害不容忽視。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文明,欲達到室外生物氣膠污染源的控制,恐怕如海底撈針般、相當不容易,最好的方案便是由室內生物氣膠的預防著手。最簡單的改善方法如,適當的溼度控制,居家環境的確實清潔,便可有效降低生物氣膠的危害性。 室外污染源將影響室內生物氣膠的濃度,台灣大氣環境中真菌濃度於夏天達到最高,並與台灣哮喘的盛行率有高相關性,所以夏季時的室內空氣品質應特別注意。 由國、內外的文獻中發現,目前關於室內生物氣膠的研究僅止於發生現象之描述,尚未能深層去認知其原理,並且缺乏共同性規範,為未來生物氣膠研究努力的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