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74年,兩位美國科學家提出理論說明,此系列的化學合 成物質叫做氟氯碳化合物,簡稱CFCs,由於其化學性質相當穩
定,所以其分子要上升到平流層才會分解,此時CFCs中所含氯會被 釋出,而破壞臭氧。CFCs自l970年開始大量生產及使用,1986年
全球CFCs消費量達113萬公噸。其中約有70%的量,會排放至大 氣中,CFCs化性安定,生命期長達數十年至百年之久,因此
會在大會中不斷累積,最後上升至平流層。在這裡受到紫外線照射而 分解產生氯原子與臭氧反應,使臭氧分解消失。一個氯原子在失去活
性以前,足以破壞一萬個臭氧分子,其過程如上圖所示,因此對臭 氧層造成莫大的威脅。
|
兩種使用最廣的CFCs(CFC-11及CFCs-12)使用成長情形 (藍線)。管制後雖已下降,但在大氣中的濃度仍繼續上升,
(紅線),說明這些化合物生命期極長。 |
根據調查顯示,自 1978年開始的十年內,全球各緯度平流層的 臭氧含量降低約
1.2%至10%不等,南極上空則是臭氧被破壞最嚴 重的地區,甚至在春季期間更會出現所謂的
「臭氧洞」。
目前全球臭氧層削減率正以每年2%至3%的速度在進行,如 果任其發展,在二十一世紀末,平流層臭氧含量將降至目前的一半
以上,屆時,人類將會面臨一場空前的浩劫 !
|